第307章 司马(7/11)

作品:《黑色宿命

缚。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严责:“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

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他:“作战的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公孙渊若不肯自缚请罪,就是决心寻死了,不须送什么人质。”

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上。入城后,司马懿屠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编百姓四万户。

司马懿释放了当年被公孙渊篡夺官位的公孙恭,又为被公孙渊迫害的纶直等人修了坟墓,表彰他们的后代。下令:“古代讨伐一个国家,仅杀其中顽固凶恶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孙渊所连累的人,全部宽恕。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2]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表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送返回乡。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

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於彻底解决。

明帝托孤原本朝廷让司马懿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魏明帝手书:“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据,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视吾面。”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

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三国志.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9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退敌征吴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前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六安、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却:“贼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307章 司马,网址:https://www.yaoyun.org/0/11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