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司马(6/11)
作品:《黑色宿命》。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曹震怒,派荆州刺史毋丘检出任幽州刺史,时辽水大涨,毋丘检不利而还。毋丘检讨伐受阻,使公孙渊更加得意。景初元年(2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22]渊遣使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2]于是,景初二年(2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人能正确估量彼此实力。预先弃城,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他定会认为我们这次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先在辽水抗拒,再退守襄平,这是中计和下计”。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
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明帝: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25]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于是指挥魏军痛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26]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允。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
司马懿:“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兵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四打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现在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利而把敌人吓跑”。
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司马懿藏兵洞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307章 司马,网址:https://www.yaoyun.org/0/11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