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司马(5/11)
作品:《黑色宿命》谷攻魏。
四月,诸葛亮至县,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占领,他:“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司马懿很认同,让郭淮屯兵北原。战壕还没修好,蜀军压境,魏军奋力回击。不久,诸葛亮率大军西行,诸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郭淮则认为,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的目标是阳遂。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城中早有防备,诸葛亮没能成功(《三国志.郭淮传》)[19]。
《晋书》记载大致相同:“司马懿遣胡遵、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后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
五月,10万吴军攻魏,配合蜀军作战,被满宠所拒。七月,魏明帝率兵亲征,吴军撤走。群臣认为司马懿正还在西边和诸葛亮重兵对峙,车驾可西幸长安,魏明帝则:“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20]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汉晋春秋》)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司马懿和诸葛亮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亮将死矣。”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跑来报告,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当时有人传:“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到笑:“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宣帝纪》)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则在司马懿、曹真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迫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未准,作罢。
青龙三年(2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境侵扰,司马懿派牛金迎击,斩蜀军千余人。武都氐王苻双和强端率领其属下六千余人来降[21]。
平定辽东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色宿命 最新章节第307章 司马,网址:https://www.yaoyun.org/0/11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