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东阳之战(2/3)
作品:《乱世晋隋》的门外汉。正因如此,檀道济在建业坐了俩月冷板凳,徐羡之巴不得全面操盘刘宋,少一个分权的倒也乐见其成。期间檀道济曾数次请求出征,都被徐羡之以托孤重臣为由干脆利落地拒绝。
两人昼夜兼程,终于抵达彭城,彭城西连中原,北扼齐鲁,四通八达。檀王二人权衡利弊,觉得竺夔最不容易,况且大军距青州较近,遂决定先救东阳。
叔孙建正为东阳战事心急如焚,听说叔孙建来了,准备暂缓进攻。魏镇东将军刁雍进言道:“大砚山以南多险关要隘,应当在此部下伏兵,最好能把檀道济包了饺子,刁雍不才,愿替将军分忧解难!”(刁雍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其父刁逵本来完全有可能加入“京口三赌友”的行列。遗憾的是,刘裕点背时,何无忌帮忙垫付赌资,刁逵却把刘裕吊起来猛抽,刘裕后来成事,自然要报仇的。父亲被杀后,刁雍辗转流离,终于在拓跋嗣手下谋得一官半职)
叔孙建却轻易否决了这条可行性建议,由于水土不服,鲜卑人染病者过半,叔孙建自顾不暇,当然不肯贸然出击。又强撑了五天后,叔孙建草草撤军。
魏军刚刚离开,宋军就进入东阳城,与守军会和。檀道济本想率军追击,无奈东阳城残破不堪,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只得暂缓行军。竺夔立了大功,作为模范将领,自然要通报全军。(以区区一千五百人,挡住六万魏军一个月,这样的决定性战役,只要一场便可决定竺夔的名将地位!)
叔孙建一路跑到滑台,小住几日后向虎牢方向进军。
当山东宋军全面溃败时,毛祖德防守的虎牢关压力也不小。拓跋奚斤和公孙表连日攻城,宋军伤亡极大。山东方面的主帅是叔孙建,河南战场则由拓跋嗣亲自指挥。拓跋嗣的军事素养稍高于奚斤,拿毛祖德却也无计可施。
奚斤觉得人不够至少得打个报告,拓跋嗣不用,在他的咆哮下,黄河以北凡是能调动的部队(区分于边境守军),全部开往河南。北魏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兵,鲜卑男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也只有北魏能发动如此规模的饱和战术。
按照拓跋嗣制定的作战计划,魏军先稳住毛祖德,逐个击破河南各宋军据点:奚斤打许昌;于栗磾打洛阳。这两座城一座比一座坚固,守将却一个比一个窝囊,颍川太守李元德没怎么打就落荒而逃;王涓之派部将窦晃出金庸,被于栗磾打得落花流水,紧接着洛阳失守。随着两座重镇的接连失陷,宋军在河南只剩虎牢一块立足之地。
拓跋嗣坐镇邺城,遥控前方战事,奚斤不敢大意,亲自操刀上阵。毛祖德脑子活,不和擅长野战的魏军拼正面,而是在城内挖深达七丈的地道,向外一直挖到魏军屁股后头。四百名敢死队员穿过地道,猛戳鲜卑人的脊梁骨。
魏军杀的正兴,冷不防冒出许多土行孙,一下子损失掉好几百弟兄,攻城的器械也都散了架。魏军赶紧掉头,发现宋军早已“遁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奚斤只好暂缓攻城,派人挑土堵地道。
拓跋嗣见奚斤进攻受挫,忍不住破口大骂:“混蛋!笨蛋!傻瓜!”正当拓跋嗣发飙时,不长眼的公孙表来邺城禀报战事,拓跋嗣张口就是:“当初要不是你执意进攻,大军何以陷入今天这种局面!哼哼,居然还有脸来!”
公孙表感到很委屈,却不敢顶嘴,话说拓跋嗣当时也是支持的,最该写检讨的是敬爱的陛下才对。拓跋嗣余怒未消,又接到奚斤的密信,说公孙表和毛祖德密谋里应外合,图谋不轨。这封信无异于火上浇油,拓跋嗣于是趁着月黑风高,派人把公孙表做掉了。
这当然是毛祖德的反间计。毛祖德不怕奚斤,却非常忌惮有勇有谋的公孙表,便一手炮制了公孙表谋反的“证据”,而拓跋嗣竟是如此配合。
就在公孙表冤死的第二天,叔孙建与奚斤会师。两军加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世晋隋 最新章节第四章 东阳之战,网址:https://www.yaoyun.org/299/29947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