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东阳之战(1/3)
作品:《乱世晋隋》魏军在北豫州的进展比蜗牛爬还慢,拓跋嗣火了,暴跳着下令全军突击。一声令下,数十万鲜卑人如离弦之箭,全面南下,战线从司州拉到青州,进入渤海湾。这时,身旁的崔诸葛又有话说了:“陛下,战线拉这么之长,且虎牢、青州等地易守难攻,怕有不妥啊!”拓跋嗣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崔浩无非把他“农村包围城市”的想法重复一遍,拓跋嗣才不听呢,他就不信了,人数远远占优的北魏雄师会被几座小破城拦住去路不成?给我打!都给老子玩命打!
洛阳、豫北战事陷入胶着,青兖两州的宋军却节节败退。也不知道刘裕怎么用人的,山东官员全都是酒囊饭袋,魏军一到,北兖州刺史徐琰带头开溜。叔孙建率鲜卑人横扫青州,泰山、高平、金乡等地接连失守。
当然,名将还是有的,青州刺史竺夔就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魏军如潮水般涌入临淄时,这位刺史退守东阳城(今属江苏盱眙县),召集溃兵继续抵抗,济南太守垣苗得令,率一千多人来投。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好不容易盼来救世主,纷纷入城。对于来不及入城的,竺夔让他们依山而居,烧毁庄稼,坚壁清野。
叔孙建根本没把竺夔放在眼里,结果几仗打下来,魏军损兵折将,东阳城却纹丝不动。而且叔孙建还得到消息,檀道济正往青州疾驰而来。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万不能让竺夔等来援军。
于是,叔孙建向四处打家劫舍的鲜卑人下了总集结令,集结地点就设在东阳城下。随着各路部队陆续抵达,魏军出现了“连营十余里”的恐怖景象。六万鲜卑骑兵摩拳擦掌,就等着主帅一声令下,把东阳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
东阳守军只有一千五百人,还得把竺夔和一帮文武官员加进去。但竺刺史毫不胆怯,总能寻到魏军漏洞,讨点小便宜。军主阿伏斤就吃了亏。这厮在城下耀武扬威。结果中了宋军的埋伏,当场死了几十个弟兄。
叔孙建才不在乎这点小损失,下令全军攻城。命令一下,将领们大眼瞪小眼。然后把视线齐刷刷射向主帅。叔孙建这才醒过神来。魏军都是骑兵。野战没得说,但如何攻城呢?平日里也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啊!
于是,叔孙建重新下令暂缓攻城。让军中巧匠们大造攻城器械,还是领导有办法!
趁这段时间,宋军在城外大挖壕沟,以阻止魏军前进。当挖到第五道时,魏军的大家伙造好了,叔孙建自信满满地抬着攻城车杀到了。魏军做事素来雷厉风行,很快就把前三道填平。最后一道在城墙脚下,魏军的云梯可以越过这道沟壕,直接够到城头。
真正的血战开始了。
魏军用一种特殊的橦车(又称为冲锋车)撞城,竺夔就在城内挖地道,在橦车附近突然冒出头,用麻索把橦车拉断;魏军不服气,操着短刃来攻,竺夔就命令弓箭手怒挽大弓,射得魏军鬼哭狼嚎...
几个回合下来,最后一道壕沟也被鲜卑人的尸体填平。魏军踏着遍地死尸,继续发动一波接一波的攻势。宋军虽然士气高涨,无奈敌众我寡(40:1),东阳渐现城破之相。
东阳城已是青州最后一道屏障,青州一丢,往南就是淮河,所谓“守江必守淮”,淮河水势相对平缓,沿河防守难度较大,而淮河再失,下个就是长江防线。
前线节节败退,徐羡之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果刘宋真有个三长两短,对不起老东家倒是其次,自己恐怕也性命难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尤其令他头大的是,小皇帝天天缠着他询问破敌之策,雪片般的战报经由刘义符之手,原封不动地堆在了徐羡之的桌子上。
徐羡之不得已起用檀道济、王仲德,命二人火速驰援青州。檀道济接到命令,屁颠屁颠地出发了。身为辅政四大臣之一,檀道济的长处在于军事,在政治方面则是十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世晋隋 最新章节第四章 东阳之战,网址:https://www.yaoyun.org/299/29947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