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师道(3/4)
作品:《诡三国》斐潜随意说说,只是闲谈,何必拘束云云,斐潜才说道:“经书之妙,不在前后,而在其理也;孔子之尊,不在其貌,而在其道也。”>
这个是大白话,而且放在那里都对,所以司马徽也没有接话,只是点点头,示意斐潜继续说。>
“……故而,守山学宫之内,不论今古,只论师道……”斐潜端起司马懿奉过来的茶汤,看了看里面浑浊的颜色,闻了闻,嗯,还是算了,不喝了,不知道女装大佬有没有加什么稀奇古怪的料。>
女装大佬低垂着头,露出一截优雅的脖颈,跪坐一侧,纹丝不动。>
水镜先生司马徽倒是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斐潜的举动,他现在全部的心力都在琢磨着斐潜方才说的话语:“师道?”>
“……尊师重道也……”斐潜停顿了一下,有些厚着脸皮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水镜先生不停的点头,摇头晃脑的显然是很认同,就连一旁力求装作不存在的女装大佬都不由得抬起头,盯着斐潜目不转睛。>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司马徽不由得将手一拍,大赞:“好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初以圣与愚相形,圣且从师,况愚乎?师者,师其道也,年之先后,位之尊卑,自不必论!大善也!”>
斐潜点点头说道:“天生万物,万物可为师,农师于庄禾,工师于器械,兵师于沙场,各有其长,亦有其短,何必求全责备?故而学问一事,五经之书,亦无高下之分,唯有得道先后也。”>
“好好!”司马徽大笑。>
司马徽能和庞德公聊的来,自然不是什么死扣书本,然后抱着儒家弟子天下第一而去的,并且在汉代,也确实没有什么人会觉得儒家弟子就有多了不起,在这个年代,更多人还是觉得自己家族更重要。>
至少刘邦指着儒生破口大骂,扯了儒生的帽子丢到地上撒尿,也不见得被汉代这些儒生记恨到骨头里,还是对于刘邦称赞有加的,若是在后世……>
“尊师重道,学以致用。此八字便为守山学宫之紧要也,亦为蔡公毕生之念……”斐潜顺手就扯了蔡邕当大旗,“今学宫大祭酒令狐孔叔脾性温和,纯良谦顺,若为讲师,则余之,若为卫道,则不足。潜当下政务繁杂,分身乏术,学宫之事又断不能废,水镜先生名满天下,学问通达,故而潜有一不情之请……”>
“……请水镜先生任守山顾问,以正师道,传承经文,不知水镜先生意下如何?”斐潜站了起来,朝着司马徽拱手而拜。顾问,这个职位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并非后世专属。>
司马徽来守山,肯定也是冲着学宫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要不然也不至于特意留在此地,但就像是后世伟人所言,团结可以团结的,打击那些不能团结的,从整体上来说,司马徽还是可以作为一段时间的战友的,毕竟不管是在河内,还是在荆襄,司马徽的声望都比较大,有他加持守山学宫,自然比令狐邵,或是蔡琰更好一些。>
这样一来,令狐邵主要负责政务的方面,司马徽则是侧重于论道,而对于蔡琰来说,她先天上在“书”的强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因此三个人并不会有太多的重叠,倒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
司马徽自然是推辞,但是对于那些所谓的年老啦,才疏学浅啦的词语,斐潜就静静听着笑笑,然后又再度上演来来往往的戏码,最终司马徽才长叹一声,表示勉强接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三国 最新章节第1319章 师道,网址:https://www.yaoyun.org/72/72412/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