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岁首前夕(2/3)

作品:《零下千年之伏象传说

而助前之无,顺天应命,随造化之机,则善莫大焉。

也就是说,即便他们来自两千年后,也不应以两千年后的时代所有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工具、技艺水平,用之以上古时代的现世社会中,若如此,便是逆天行事,一旦令当前的历史进程发生了不应有的变化,将会有毁天灭地的可怕后果,而他们四人,也将遭万劫不复的反噬。是以,他们一向都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做逾矩之举。

当时的尧舜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人们已从原始生荒耕进入锄耕时期,使用骨耜等水田耕作农具,种稻谷麦粟,穿桑麻所织的衣服,住石屋、木屋、茅草屋、山洞,饲养鸡猪牛羊等家畜,烧制各种陶器、彩陶、玉器、卜骨和石器纷杂,知伦理建政权,有着多种语言,文字、绘画、雕刻、乐曲、歌舞、占卜等等应有尽有。新

三皇五帝时期,天下万国天下万邦,部落方国林立,各行各业逐渐兴盛,人分贫富贵,有了政权组织。伏羲帝时,官职大都以龙命名,如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当然这跟莫暄翮的青龙神宿神阶是大有差异的。神农氏炎帝下设的官职都带火字,而黄帝麾下的官职都带云字,清一色“火家班”“云家班”。直到颛顼帝时,设立了五行之官,同时有南正之官专司祭天,北正之官专司之民。尧帝时期,三公六卿百执事的中朝官制,统领各方诸侯的羲仲等四岳,地方上则形成了州、师、都、邑、里、朋、邻各级组织,设州牧、侯伯为地方长官。舜帝登极后,进一步理顺和扩大了中朝职官体系,司空、司徒、士、共工、虞、秩宗、典乐、纳言等职官各司其职。

天皇氏已发明了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等十天干,及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等十二地支。

那时的文字,主要是在仓颉所造出的字体种类上加以演进,以象形为基本特征,从逼真的图像转变到线条化的表意文字逐步丰富,用刀子和毛笔将文字记录在龟甲兽骨、岩石、树皮、陶器、青铜器、木块上面。

有虞朝建立后,原来在妫城的虞宫由扶仑掌管的刀笔吏班子,都迁到了平阳城中离正阳宫仅一墙之隔的专设府衙中,长官为太尹令,主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宗庙祭祀、内廷文书、辑录时事,下设内务史与作册史两个部门,各有三十二人。

因条件有限,作册史部参与《有虞通志》编纂的十余名史官,长年累月都在清幽简朴的府衙中,面对浩繁的卷帙,遍览群书,拾遗补缺,揪补错漏,细拟纲目,耽于编写。在外四处奔忙的扶仑也时常命人送回有用的卷册或杂碎事物,以供他们参详。

后历经十五年时间,涉猎博杂、记新志奇又大气磅礴的《有虞通志》终于成书,且曾广泛流传于各部落方国,是十分宝贵的文献资料,但因当时记载文字的大量简牍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斑驳难认,而很多部落逐渐消亡。朝代更迭之下,最初的原版随舜帝葬入了苍梧山中,原都城平阳和蒲阪宫中留存的物件或埋于地下,或毁于战火,终究让煌煌巨著未能流传于后市,须是天意,若言可惜,也是世事无常。

赶在大朝会之前,赵楠烛与姒文命、伯益、后稷一起回到了平阳。几人风尘仆仆,不顾疲累地赶路,舜帝率皋陶、莫暄翮五人亲自到平阳城正南门迎接,几番叙话之后,晚上在正阳宫中设宴慰劳。因伯益和后稷家眷都在平阳,两人回来后就忙着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赵楠烛则拉着姒文命一起回“妫汭府”,好好歇息了一下,期间也与莫暄翮几人在一起谈笑风生、热闹了一番。

未来的大禹王、当下的姒文命,言谈举止总是一丝不苟,给人深沉内敛的感觉,行事又十分稳重,显得深思熟虑而又胆识兼具。赵楠烛私下里对莫暄翮、扶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零下千年之伏象传说 最新章节第263章 岁首前夕,网址:https://www.yaoyun.org/358/35866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