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2/3)

作品:《大明求生记

声如雷,城垣崩塌者八十三处。陕西甘肃天鼓鸣,地震有声,生白毛,地裂,水突出高四、五尺,涌出青红黄黑四色泥沙。甘州卧佛巨像,佛首倾落。凉州、甘州、巩昌、榆林、延绥,以及三边俱震。同日山东沂州、郯城、滕县、费县、峄县亦震。

这还了得,朝臣们亦惊慌,自有大臣上疏,劝皇上赶紧收手不要设立西厂了,天怒人怨啊,内阁大学士商辂与万安、刘诩、刘吉联合上奏道:“汪直、韦瑛十二罪说:汪直、韦瑛之辈专刑杀,擅作威福,肆虐善良,以致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

朱见深见到奏文反而大怒,命司礼监太监怀恩、覃昌、黄高至内阁,传旨质问商辂等人,追究主使上奏本的人。

商辂是个直脾气,又有文人的“一根筋”,说这是大家要为国除害,指出朝臣不论职位高低,有罪都应请准圣旨,才能逮捕审问,而汪直却擅自逮问三品以上京官并抄没家产,大同、宣府均为边关重镇,守官不能一刻空缺,汪直擅自逮捕留守大臣,还经常更换皇帝身边的近侍,所以如果不去汪直,天下就不能安稳。正因为天怒之,触发了陕西宁夏卫发生地动,还不说明其罪么。

其后兵部尚书项忠亦倡九卿联合上奏弹劾汪直,自从汪直掌权,士大夫不安心于他们的职守,商人不安心于经商,老百姓不安心于生产,如不赶快除去,天下安危就不可知了。朱见深一看不好了,犯众怒了迫不得已,只得撤了西厂,宣布汪直罪行,令其仍归御马监,调韦瑛至边卫,西厂诸旗校调回锦衣卫,天下大悦。

西厂虽然撤了,可汪直仍然为朱见深所宠任,伺机对朱见深说,商辂等弹劾的奏疏是司礼监太监黄赐、陈祖生出的主意,随即朱见深因此把黄赐、陈祖生外放到南京司香。可见朱见深是多么地昏庸无能了。事情从二月设立西厂起,到现在五月罢西厂,短短只存在三个月,可这场风波表面上看起来是文官战胜了“皇权”,不想西厂虽罢,汪直受重用如故,朱见深仍密令其出外敕事。

事情到了这一步,可能大家以为也因告一段落了,不想适有南京监察御史戴缙九年秩满,但未得到升迁,于是便极力讨好皇上和汪直。

既然皇上很怕天灾异象,那就假借天有灾异上疏说:近年以来灾异不断,敕谕廷臣修省,未闻大臣进何贤,退何不肖,亦未闻群臣祛何稗政,效何嘉猷。

意思是说,今年来的灾异全是朝中大臣不思进取,也没有对朝廷有什么贡献,也没有治国的好规划。

独有太监汪直缉捕奸恶,惩治贪赃,允协公论,足以警服众人,伏望陛下推诚任人,使宿弊尽革,则天意可回。朱见深大喜,遂于六月十五日诏复设西厂,既然大家不喜欢汪直,那么朕就换锦衣卫副千户吴绶为镇抚。

朱见深为何如此痴迷西厂,因为总觉得自身不安全,没法啊,这是从小受到的惊吓造成的,由于幼年遭受重变,因此精神压力过大,还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刚刚罢设西厂不到一个月又复立,朱见深就是想不明白,“朕任用一个太监,怎么竟危及到天下,是谁主使的这个奏折?把这些人查办。章子俊看着抵报也是一脸无奈,哀叹道:“大明成化起,国力将会直线下降了。”以前读大学时,网路上看到的许多文章,把朱见深说成了一个很有主见的守成皇帝,对待爱情独爱比自己大的万贵妃,大赞知人善用,平反了于谦等大臣的冤案,启用了许多贤明的大臣,使得社会经济开始复苏,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呸!

?虽然西厂换成了吴绶为镇抚,可是汪直操纵着,吴绶曾从项忠征讨荆襄流民起义,因罪被劾,此时得志了,遂怀报复之心,而项忠曾倡九卿弹劾汪直,吴绶又是汪直之心腹,遂迫使项忠不得以治病为名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求生记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网址:https://www.yaoyun.org/318/3189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