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备战备荒为村民(2/3)

作品:《大明求生记

大军就在宣化、怀来兜兜转转盘桓不前,做为一个小小的地方千户长是没有资格过问大军的去向,可要是大军再不走的话,给当地的压力太大,首先是肉食、蔬菜供应不上,其次就是粮草,随着时间的推移,刑凯的怨气慢慢增大,目前好几个村卫都缺粮了。

章子俊已经算好了,这几日朝廷大军在老君山以西跟瓦刺多有对阵,每日在山顶消息树下的窝棚里,眺望洋河对岸,就能隐约看到、听到双方的战鼓施杀之声,千户长早就令下各村百姓不要私自出村。章家村做为洋河南岸唯一一个大村落,千户长刑凯早早地入村驻防了,因为对岸就是战场,等着朝廷大军获胜后,越过洋河能第一时间获取战礼品,所以在村内大肆营造木伐,组织驴马大车架子,这也是上司怀来左卫的要求,作为地方卫所,日子艰难,既然战场就在辖内,别的不管,战利品必须归地方所有,为以后的日子打算。

章家村不大,刑千户入驻村内后,只能临时进驻祠堂,手下八百多人兵大多只是驴马车夫,真正有刀有枪的也就是千户长的一队几十人亲兵,除了两个百户长以下都没什么战斗力。

章子俊很明白现在的卫所兵制,自太祖洪武起,在全国的选择军事要地设立军卫开始,到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为止,“卫所制”几乎伴随明代相始终。

明代的卫所兵制,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目标是寓兵于农、屯守结合。明太祖曾信心满满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此时的卫所兵,还留一点太祖的一点血性,可是也抵不住衰败的迹象,皇亲国戚和地方大臣滥用权力,私役军士。军队中纪律的日益败坏和朝堂中的宦官专权也是卫所兵制衰败的原因,这一次即将发生的“土木堡之败”就是宦官王振造成的,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少年天子,不知天高地厚一意孤行。

这几日来,村内就是一个大作坊,千户所兵丁加上章家村村民全被下令制作木筏子,章子俊在祠堂外找到了刑千户,上前施礼道:“千户大人,这种扎木筏子费工费料,运载不多,经不起一辆大车的重量,车内装运货物大时,木筏就沉了,不如直接在洋河边找一个浅水滩搭建栈桥。

千户刑凯被眼前这位毛没长齐的少年气乐了,刑千户也好为人师,问道:“如依你,建好了栈桥后,万一瓦刺兵来袭怎么防守啊?”

章子俊回道:“派人守着啊,栈桥上能过兵马有限,只要岸边有弓箭手,加上几架强弩压阵,上百兵马也过不来啊。”

千户刑凯觉得有趣,诚心逗逗对面的小芽儿道:“要是没有强弩防守怎么办?”

章子俊回道:“如若守不住,那栈桥拆了不就是了。”

千户刑凯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有趣,到时你想拆桥怕也来不及了,这位小公子不会是看了什么书上的话,哈哈,哈哈哈!”

只见章子俊犟着头说道:“千户大人,要是有一坐栈桥,不用人上桥,在几个呼气间说拆就能拆呢?”

显然千户刑凯来兴趣了,对着面前的人小却装着大人模样的子俊道:“说说看,怎么个能在几个呼吸间就能把一座栈桥拆光,要是说的不好,军棍伺候。”

章子俊也来劲了说道:“千户大人,栈桥是有许多桥桩上面铺有长木连接而成,到时只要在水深处的一段,在桥桩上系上一根粗麻绳,一头引到岸边,如发现有瓦刺兵往这边杀来,我们就拉动粗麻绳,把桥桩给拉掉,这桥没有了桥桩……。”

随着章子俊还在口吐白沫地说着,千户刑凯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如若多用几条麻绳,分别给桥桩系上,大家一起拉的话……,没有敌兵时可以做为固定桥桩的作用,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求生记 最新章节第二章 备战备荒为村民,网址:https://www.yaoyun.org/318/318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