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乡试(2/3)

作品:《大明求生记

机直接镶在砚盖上,这样一来就成了一个整体,更不用担心到时会出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有巡绰搜检官带人对考生逐个进行搜查,从头发、衣服直至鞋,如发现夹带,立即驱出考场,并取消考试资格。

而更多的考生带了棉被的,还有人自带油灯的,吃食上带的更多了,什么烤鸡、板羊肉、卤煮、水果。应有尽有,这些到了嘉靖年间后就禁止了,现在是景泰年间,搜身啊,随带物品这些管理不是太严,搜检官只是粗粗翻看一下就过了。

入场后,首先是看规则:一,考卷一律用墨书写,谓“墨卷”。二,卷首先写考生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名讳,以及考生在校所习本经。三,文字中应回避本朝皇帝的御名、庙号,并不许自序门第。四,考试时禁止考生相互答问或请人代答,如答题未完而时已黄昏,供烛三支,烛尽后不管是否答完,均须离开考场。

章子俊有一席舍,称:“号房”,由军人看守,然后由掌试卷官发卷, 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

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供考生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但因号舍长度只有四尺(相当于1.33米),人睡下去连腿都无法伸直。而且号舍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防风雨。

第一场就是经义三道,八股文用程朱理学注疏上的话怎么样表达圣人之言,所以在这三场中也是最难的,而成绩的好坏着重就看这一场了,后二场只是锦上添花。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用恒足矣”

此题出自《大学》中的整个段落 ,章子俊搁笔,翻看砚台,一边磨墨,一边翻看手机,这一篇记得张居正写过,反正趁他不注意,还没出生先用了再说,有这种大文学家的范本不用,实在对不起穿越众了。

破题,“盖理财者,得其道而自裕焉。”这题破的实在是太妙了。对于善于理财的人来说,只要得其“道”则财用自足,妥妥地直指圣人的“道”上去了。

接下去就是承题了,“盖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果能此道矣,国孰与不足乎。 ” 上面说善理财者要得其“道”,那生财之“道”究竟是什么呢?在这里就进一步阐明了,就是“务本节用”。另外,前面说了,承题只能用三句话,这里为什么是四句呢?其实,是因为“务本节用”和“生财之道”之间,在古人看来只算是“读”,不是句,所以算下来依旧是三句。

开始起讲,“且夫聚人曰财,国而无财,非其国矣;理财曰义,财而不义,非其财矣。”

上结破题、承题,继续解释何为“财”,何为“理财”,又下启论述,开始概括性的阐述财、国、义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具体议论起头。

八股文讲究“代圣人立言”,也就是说要揣摩圣人的音容,以圣人的口气来把话说出来,而这个“口气”就是从起讲开始的。

来来来,老子代圣人立言了,第一股,“是以君子之生财也有道。故不必损下以益上,而经制得宜,自有以裕于国也。”

第二股,“其于道也又甚大焉,故不必损上以益下,而公私两利,自有以裕于民也。” 和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求生记 最新章节第三十四章 乡试,网址:https://www.yaoyun.org/318/3189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