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2/3)

作品:《大明求生记

人交往,眼界就会提高,久而久之自身的修为也就提高了。

这就是人往高处走,社会地位提高了,就很难再融入到底层去了。而且古人对出身、门第特别看重,所谓门当户对可不是娶亲嫁女,而是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行至内院,有一块大场地,一面临水,一面是五间大房,窗门全开,张灯结彩,就缺一条横幅了,“欢迎各界领导位臨”,正面对着大场,另一面是一个戏台,看得出来,这本是这家院子里集会唱堂会的地方,足可容纳几百人,佣人、丫鬟穿梭其中,很是热闹,要进得门去,在圆洞门旁签到画押,章子俊一行每人签名后,又有门童引着,来到了临水一座凉亭,里面已是瓜果点心备好,酒水斟满,四人刚好就坐,从这一点上来看,这诗会的档次低不了。

坐定后,自有亭边小厮服持,每人沏上一壶香茶,亭边小泥炭炉重新烧水,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这排场,真它妈奢侈,城外饥饿灾荒遍野,此地莺歌燕舞,章子俊猛然间读懂了,什么叫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前每次读杜甫的这首诗,根本感受不到什么,而此时这二句诗是多么地发人深省,让人震撼。只有亲身感受,才有切身体会,不知不觉中吟道:“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李秉彝一愣道:“子俊老弟,为何如此伤感。”

李钧拿眼白了一眼李秉彝道:“还看不出,这位子俊老弟是想着城外千万黎民百姓啊。”

章子俊这才醒悟道:“三位贤兄,是小子唐突了,只是有感而发,不觉中就想吟一句杜甫的这首五言句,难道各位就没感悟出点什么吗?”

很明显,此三位有点后知后觉,章子俊也不怪,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自己显然是矫情了。

最后杨守成轻拍桌子道:“子俊贤弟有此用心,我等佩服,也是我等不如也,看到此时此景能联想到城外万千黎民,有此用心,当敬贤弟一杯。”

看的出来杨守成做人圆滑,善于观察。李钧精明,聪慧过人,李秉彝看似老实,其实也是一种精明。

同饮一杯后,李秉彝开口道:“看子俊贤弟年岁弱冠,为何能有如此机会来此诗会,想每年的海棠诗会遍请当代有名的大儒,当朝几大学士前来,让我等在京候考的生员翘首亦望,可在众多大儒跟前混一脸熟尔。”

李钧接口又道:“德叟兄(李秉彝字),我等是为了提高学业,才想多结识当代文人雅士,决没有趋炎附势之意,子俊贤弟别想叉了。”

李秉彝道:“对,然也。”

章子俊懂他们的意思,眼前这三位就是想出来玩,又不想让人误为结帮成派,又想结识文人大儒,又不想让人觉得低三下四,哎,所有人文的通病。主要还是脸面,内心里胸有千万文章,眼里全是谁也不服谁。可面对前程,过份清高,得不到俗人追棒,只有孤芳自赏了,这世上有几人甘愿如此不慕名利,不为斗米折腰的,其结果都是很惨,所以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诗会实在太吸引人。

章子俊越是说,不知为何此等诗会自己能收到相邀,的确不知原因,在杨守成看来越神秘,越想不通就越好奇,这就是书生意气,不管怎么样今日大家都进来了,都能参加此次诗会才是最重要得。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许多人全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评论着文人之间谁的文章,谁的字,谁的诗词又有什么新作,有些相互间打着招呼,这些说不完的场面话,就是相互间认识的好机会,可惜章子俊一个也不认识,虽然跟杨守成他们三位独占了一个显耀的亭子,却像世外桃源一样,没人上来打招呼,也没有熟人可搭话,经过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求生记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网址:https://www.yaoyun.org/318/3189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