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防窃具(2/2)
作品:《顽贼》
刘向禹说的二撑、三撑是弩臂增加力道的一种结构,通常来说弩臂也可称翼,翼以坚韧的柔木为材,选取厚度恰到好处的单翼结构自然杀伤力最大。>
但良材难寻,若在制作成本与成品效用寻找适中的方式,多撑翼结构则更为合适。>
以并不是那么粗的柔木做单翼,单翼下垫依次缩短的厚竹片,有三撑的、五撑的、七撑的,不过到七撑那种厚度,单人拉不开。>
这种结构很少装在连弩上,通常适用于克敌、神臂那种一次射两三支弩箭的守营大弩。>
刘向禹的三撑连弩,只是艰难时期材料难以获得的无奈之举。>
“还要做一批三撑劲弩,卫所有草乌毒,配成药弩发与射艺精湛之辈,使中者立毙,亦有吓退之用。”>
刘向禹放下连弩,拢着三寸短须道:“兼建城以守、百弩齐发,任贼猖獗,也不得扰我兴平里。”>
百弩齐发?>
刘承宗笑得像只偷了鸡的狐狸,百弩齐发必然是个较为夸张的说法,但话都说到这份上,少说四十张弩是要的吧?>
四十张弩,甭管单撑还是三撑、连弩还是劲弩,就得有四十个人操控。>
何况五大三粗的汉子用单撑连弩是浪费,那东西就该留给半大孩子与妇人,至于格外健壮的妇人与壮男,就还是要用劲弩更合适。>
“大,要这么准备,一队机兵肯定不够,怎么也得五队,练弩兵,练弩兵好啊!”>
他边说边笑,还扳指头道:“全民皆兵,势在必行。”>
弩是好东西,在刘承宗眼里,弩是了不得的好东西,原因就一个——它和鸟铳很相似。>
尽管弩和弓非常相似,尤其中国弩基本上就是把一张弓放在弩身上,但合格弩手未经过弓箭学习,拿上弓还是射不准。>
换了鸟铳就不一样了,合格的弩手只要熟悉火枪操作,很快就能把火枪用顺手。>
而在杀伤力上,这两种兵器在战场上的定位也基本相似,刘承宗认为在兵器比较上,鸟铳要优于弩。>
这种优势不在于杀伤、射程,那些都可以不提,只在于一点,弩全靠人力。>
在射击过后,弩手提刀作战的效率下降,鸟铳手却能加入步兵队列提刀搏杀。>
单这一点,就了不得。>
却没想到刘向禹再次没接话,只是站在山峁边缘俯瞰群山中的小村半晌,才道:“等城砦建成,先把承祖和你的终身大事办了。”>
本章已完成! 顽贼 最新章节第二十五章 防窃具,网址:https://www.yaoyun.org/268/2684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