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分权之策(1/2)

作品:《帝星光年

除了平番三策和富国之策,宝德学会还提出了分权三策。顾名思义,这分权三策是用分权的手段防范强臣的出现。在隋唐以前,宰相是百官之首,隋唐建三省六部制以分宰相之权,后隋建国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制度,三省变成了七省,这个制度的特点就是把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分散,六部已经不足数了(北宋的方法是多头管理,这样做虽然也能达到相互监督互相制约的目的,可是多头就意味着无头,这办事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即便如此,后隋朝廷还是出现了强臣,先是冉氏与黄继结盟共掌朝政,后有黄继一人独掌龙虎、枢密两省,若不是大辽剪除了黄继的羽翼之将,这后隋的江山恐怕就要被篡夺了。

有鉴于此,宝德学会认为应该严禁外臣任多省首长,虽然仍然不免有外臣联合控制朝政的事情,但是他们相互之间毕竟会有所牵制。

分权之策的第二条是严禁武官文授,而且文官一旦进入武职就不能再回到文官的队伍了。这样做是为了控制高官掌握军队,文官再能折腾没有军队也翻不浪,虽然岳麓的学子大多能文能武,但是师长们却没有因此而偏心,有带兵经历的文官太可怕了。

分权之策的第三条是维持大理寺、督察院的独立,这两个省的官员只能在各自省内部流通,外省官员不能调入这两个省任职,这样做是为了维持司法的独立,也是受了文彦博案的教训。若不是边寅这个混入文官系统的武将,都察院的调查工作怎么可能会坠入歧途为人利用。

作为皇帝,宝德最关心的就是常保江山,特别是在迟暮之年诸子愚钝的情况下(宝德养大的儿子有13个,可是没有一个机灵的),这分权三策任谁一看都知道是针对当朝权相杨成林、边寅的。杨成林兼任中枢省的丞相和内史府的总管,这外臣不可兼任多省就是为他准备的。还有那个以国丈自居的边寅,他本来是龙护卫的将官,却因为闵夫的关系进入检查系统,后来更是位列御史中丞,这武官不能文授,外官不能进入督查系统说的就是他。这两人都是宝德后期的重臣,更是宝德用的最顺手的臣子,因此虽然宝德觉得分权三策有理可行,但是宝德并没有照做,好在宝德命长。

1083年,边寅老死了,时年58岁,1103年,杨成林老死了,时年72岁,那一年宝德79岁,虽然宝德学会的元勋多数陨落,但是苏辙还健在,宝德学会的后期工作便有苏辙主持,或许是因为回光返照的缘故吧,宝德在古稀之年突然想推行改革,于是在杨成林死后的第三天,宝德下旨擢升苏辙为丞相主持变法。

这道旨意可把苏辙吓的不轻,此时苏辙已年逾花甲,虽然耳聪目明可毕竟已入暮年,改革变法千头万绪,一个老头子怎忙的过来。

苏辙思虑再三还是到京赴任去了,这样的机会毕竟来之不易,变法革新喊了二十多年,今天总算有机会了怎么能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放弃哪。

可是另苏辙没想到的是宝德撑不住了,1103年10月苏辙入相不久宝德就病倒了,为稳住朝局苏辙只能暂时作罢,待老皇帝好些了再说。

可是宝德已一天不如一天,1104年3月7日,宝德自知大限将至便把苏辙找来托孤。

“苏学士,你看太子好还是荣王好”宝德躺着病榻上问道

“陛下为何称在下学士”苏辙愣了好一会说道,他心里想“这老头玩了一辈子权术,今天突然把我招来本已可疑,我现在是丞相,他却叫我学士,他想干什么”,苏辙一边想一边冒冷汗,“难道他想废了我……”

却听宝德缓缓说道“大臣怎可参与储君之议,现下你是教师,帮朕说道说道这两个孩子谁更堪大任”

“原来如此,都这会了还转弯弯绕”,苏辙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在下以为还是太子好”

“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星光年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分权之策,网址:https://www.yaoyun.org/62/623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