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2章大赦风波,油脂替代(3/4)

作品:《诡三国斐潜

超、刘质、黄浮等人也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

宦官和张成等人,自然非常不满,于是宦官出了个主意,让张成弟子牢修向桓帝上书,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往来频繁,结成朋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桓帝接到牢修的上书,非常生气,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党人。

太尉陈蕃拒绝执行诏令,桓帝更加愤怒,便把李膺等人关进黄门北寺狱。这件案子所涉及的有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和陈寔、范滂等200多人。陈蕃因上书极谏,以『辟召非其人』之罪,被免官。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当然,恒帝并非是为了张成之子打抱不平,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相权』驳回『皇权』,使得『皇权』感觉受到了欺凌,从而发动的反击。而后皇权甚至还特意再次下发大赦,并且注明了『党人不赦』,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权威性。

荀彧自然也是知道这一个事情,只不过当前大赦有利于曹氏政权的统治,所以荀彧就用了大赦作为手段。

『大赦之后,奸邪不衰,罪恶不止。今日得大赦,明日又犯法,赦之何所欲?』斐潜缓缓的说道,『如今礼仪纲纪皆为败,风俗道德失其常,大赦好事之徒,无异于助长不良之风,对乱世无宜……』

『贱良民之甚者,莫大于数赦赎。』庞统也是认同斐潜的观念,『贪残不轨,凶恶弊吏,掠杀不辜,侵冤小民,若赦宥之,常使恶人高会而夸诧,老盗服藏而过门,孝子见仇而不得讨,亡主见物而不得取……』

斐潜笑笑,说道:『且由论之……』

对于『大赦』这个事情,斐潜还有更深层面的考虑,当然,现在这个阶段么,就先让裴垣折腾一段时间再说……

斐潜招了招手,令人捧上了些器物,示意庞统看一看。

『此物……』庞统动了动鼻子,显然是闻到了一些特殊的味道,然后掀开了竹筒盖子一看,脱口而出,『火油?』

斐潜指了指其中的一个竹筒,说道:『此方为火油,其余者么,皆为石漆所炼……』

石漆,又称之为石脂水,是古人对于石油的称呼。

华夏算是最早发现石油,并且开始利用的国家了,当然,这得益于华夏良好的历史记载传统,其他的民族或是国家可能也有用过石油,但是没有留存下文字来证明这一点。

《易经》之中,说『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表示有火在水面上燃烧,也就是一种石油蒸汽在水面上自燃的现象。

斐潜最早获取石油的地方,是在上郡。

上郡高奴左近有一条淆水,然后或许是因为地下的石油在缝隙之中被水流带了出来,导致水上会漂浮一些石油,可以用绒毛麻布等等进行收集。

但是一直以来,斐潜对于石油运用仅是在军事上,制作出了猛火油,但是实际上石油的用途有非常多,都没有开展研究。

比如说最为简单的,收集燃烧之后产生的黑烟所制作的墨块,就比一般的墨要更加细腻和柔和,可以用来制作最上层墨块。而原本的墨块对于植被的破坏很大,所以如果改用石油制墨,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石油燃烧取暖,也是当下小冰河时期的一个重要作用。在寒冷环境下,即便是干柴煤炭,也不容易被点燃,但是加上火油,就方便许多了,而且石油和煤炭这两个新的燃烧取暖物种,就斐潜现在豁出命去全力使用,大概也就只能是花掉后世的九牛一毛而已,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于关中植被的砍伐,如果能形成了社会的习惯,或许后世的大河也不会那么黄?

看着面前的一排好几个竹筒,斐潜略有些感慨,『以石漆蒸煮,便得此等之物,若有不甚,便引大火,焚伤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三国斐潜 最新章节第1952章大赦风波,油脂替代,网址:https://www.yaoyun.org/322/322289/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