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外出就藩(2/2)

作品:《神笔从项羽始

之子,承嫡者,为嗣王。皇太子诸子并为郡王。

亲王之子承恩泽者亦封郡王,诸子封郡公。

其嗣王、郡王及特封王,子孙承袭者,降授国公。

爵位的顺序亦是:王、公、侯、伯、子、男。

这与历朝历代也都差不多。

汉朝初期,痞子皇帝刘邦为了确保天下稳定,承袭了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制度,把一些在开朝建国中起了很大作用的军阀,分封为王。

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他们是纯粹的军阀,算是刘邦集团的小股东。

要安抚和安排这群股东,刘邦只好启用了分封诸侯的制度,把他们安置到某个地区为王,几乎处于完全自治的状态。

这样的分封,好处是诸侯王得了实惠,暂时不闹腾。

弊端却是极大,这些拥有极度自治权的诸侯王们只要实力允许,说反就反了。

后来,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刘邦分封的那些诸侯王几乎都反了。

唐朝时期的藩镇制度,总结吸取了汉朝的经验,因此,总的来说,比汉朝初期的诸侯王制度要严谨得多。

到了现如今,李隆基执政的玄宗朝时期,有的亲王郡王,根本就不用到封地去。

只是遥领一地总管,或者刺使、别驾的名头,至于镇守边镇重地,成了节度使的事。

节度使便成了真正的藩镇。

节度使干着以前藩王的活,却没有藩王的名头,权力也还是归属朝廷管辖,看起来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然则,随着节度使实力的扩张,朝廷控制不住节度使了,藩镇节度使不但逐步坐大,甚至一度威胁皇权。

唐朝的灭亡,就源于这个节度使制度。

唐朝的藩镇节度使能够势力越来越大的根源,恰恰就在于启用了“雇兵”制度。

节度使可以自行招兵!这一制度简直后患无穷啊!

朝廷的本意,其实是想坑节度使一把,反正把镇守边界的责任给你,钱也拨给你,你养多少兵我不管,我只管边境安宁。

节度使们也贼得很!既然朝廷让我招兵,那我就使劲的招,至于钱,那么大一块地盘,盘剥盘剥百姓总是会有的。

因此,实惠节度使得了!压榨、盘剥百姓的恶名,朝廷却背了!

节度使壮大起来之后,朝廷就很难制约了!

当然啦!现如今才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节度使藩镇的种种弊端,虽然已经显现了出来,但是安禄山尚未作乱,唐玄宗李隆基是不会重视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让广平郡王李豫到地方上去出任一个总管,刺史,或者别驾,整一块小地盘,杀杀贼,练练兵,确实比待在京中什么事也做不了,要好得多!

太子李亨虽然境况堪忧,但好歹也是太子!

天下承平,外出就藩,远没有安史之乱之后那么敏感。

因此,以他的太子之尊,给儿子寻摸一块地盘,自然还是能办到的!
本章已完成! 神笔从项羽始 最新章节第二百六十六章 外出就藩,网址:https://www.yaoyun.org/225/225281/267.html